目錄
- 為什麼該嘗試一次自由工作?
- 自由工作跟你有什麼關係?
- 嘗試自由工作能有什麼改變?
- 穩賺不賠的一次探險
為什麼該嘗試一次自由工作?
愛因斯坦:「所有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
這個世代資訊量爆炸,我們擁有許多選擇,卻也因為太多的選擇反而選擇困難。 我們都害怕錯過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就像愛因斯坦口中的魚被困在格格不入的職位上,無法發揮天賦。
事實上不只是工作內容,還有各種不同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模式。自由工作的模式有別於到公司上班,可以說是另一種體系的職涯。 如果你沒有嘗試過自由工作,就跟沒有進過水裡的魚一樣。
專家建議多嘗試各種工作類型與職位,嘗試發現適合你的天賦與熱情的工作。 可惜自由工作卻往往被忽略了,不在考慮範圍內。
我是一名軟體工程師,在公司工作三年後開始自由工作生涯。 我也曾經對這個決定感覺緊張、焦慮,不過仔細想想,如果不適合可以回去公司上班呀。 其實這就像是你履歷上的其中一份工作經歷,並不是那麼脫離常規的事情。
每一份工作經驗都該是能力提升的證明,自由工作同理。自由工作期間你還是需要學習與成長,而且往往會學到更多。
這樣說起來,嘗試一次自由工作沒什麼風險,反而是一場有趣、刺激的冒險旅程。
自由工作跟你有什麼關係?
自由工作很像貓王,聽說過、但沒見過。
它總有一層神秘面紗,因為距離感產生想像得空間。 如果你上網搜尋「自由工作者」會跳出這樣的圖片:一位躺在沙灘上,抱著筆電工作的旅行者。 也因為距離感,讓我們對它產生恐懼與猜忌。
事實是自由工作或許比你想像的更接近你的世界。
自由工作成為趨勢
Upwork 和自由工作者聯盟在 2019 年度美國自由工作者報告指出約 1/4 的年輕族群(23~38 歲)是自由工作者; 自由工作已經成為年輕族群的職涯規劃選項;自由工作者的整體收益已經超過建築業。
自由工作是一個趨勢,尤其新冠肺炎造成的後疫情時代勢必會蓬勃發展。將來,就算你在公司工作也或多或少要跟自由工作者合作。 就算不確定自己是否會成為自由工作者,親自走一遭,瞭解自由工作者的生態也對公司工作有幫助。
我不認為自由工作會成為主流,畢竟大規模的作品或龐大的計畫需要一群擁有共同願景、願意長時間共事的人一起打造。 公司與自由工作者在社會上有不同貢獻。
但不可否認的,自由工作市場將不容忽視。如果你抱持排斥的心態將失去許多機會與可能性。
自由工作,你我都能嘗試
拜網路科技所賜,過去昂貴的某個行為在現代根本沒有成本:資訊傳遞。 資訊傳遞不單是點對點(電話或 Email),也影響了點對面,也就是個人對群眾的宣傳。
現在每個人都能以極低的成本將自己展現給陌生人,不論是觀點、商品、照片、文章或影片。 網路讓自媒體產業蓬勃發展,也改變了工作的型態。
客戶靠網路尋找、溝通靠網路聯絡、成品靠網路交貨(或者一點物流系統), 自由工作的門檻因此降到由始以來的低點,我們都有能力嘗試。
自由工作適合熱愛生活的人
如果你熱愛生活,希望可以更有彈性的享受生活,那麼自由工作可以提供時間自由、人身自由與財務支持。 到公司上班通常為的是穩定的財務支持,難以控制工作時間與工作地點。這兩個限制某種程度上加重享受生活的成本。 例如旺季出遊的機票與住宿費、熱門時段的表演門票...等等,都會更貴。
當然生活不只有享受,想要投入興趣中:繪畫、寫作、研究...都需要兩種資源:時間與專注力。 上班基本將最高效的時間與大部分精力耗盡了,下班只想要看電視、追戲劇、打電動。 自由工作不比上班輕鬆,一樣要花時間與精力。但自己握有掌控權讓你能夠為興趣留下空間。
個人品牌已經是必選題,而自由工作可以快速打造它
個人品牌已經不單純是職涯的加分項目。 可以預期畢開始工作後,我們將無法迴避三件事情:
1. 換工作不可避免
期盼一份工作或一間公司讓我們從年輕待到退休的想法不止不實際,還很危險。 換工作、經歷求職市場的考驗已經是必經之路。或許你已經有多次找工作的經驗了。
個人品牌是換工作時最重要的武器之一,畢竟大部分好職缺都是透過關係在浮上檯面之前,就透過介紹找到對應的人選。 有需求的公司(或獵頭)憑什麼聽到需求就想到你?就是靠個人品牌。
2. 自我行銷不可避免
當你用 HR 的角度寫履歷、用面試官的角度準備面試時,你就是在自我行銷。 打造個人品牌可以說是一種自我行銷,隨著網路科技不斷進步與文化持續演變,展現自我越來越重要。
展現自己的技巧也需要磨練,自我行銷是每位工作者需要面對的課題。
3. 表達不可避免
在公司通常會有四種人:沒能力又不會表達,你可能會懷疑他怎麼有辦法進到公司;有能力又會表達,就是最厲害的工作者; 沒能力但很會表達,那種只會說不會做的人;以及有能力但不會表達的人。
在職場上大家都不喜歡只會說不會做的人,但最不順遂的其實是有能力卻無法好好表達出來的人(或許你感覺這就是在說自己!)。 表達能力與能力相乘之後成為被人看見的成果,你不能只會做事!
嘗試自由工作能有什麼改變?
The Verger 報導蘋果公司 員工透過公司群組發起連署,總計約 1,749 人參與,其中 90% 表示希望維持遠距離工作模式。 我的前公司在疫情期間也採取遠距離工作,每個人適應程度不同。但就跟蘋果員工,一樣已經適應的人紛紛表示:「回不去了。」
自由工作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它確實會給生活帶來許多改變。
自由工作讓你認真生活
自由工作解放你的人身自由與時間自由,經營自由工作品牌等同於經營自己的事業。這三個特徵讓我們有能力更加認真生活。
1. 有能力從事興趣
能夠自由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使用,你將可以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在自己的興趣上。如果人生少了興趣會乏味許多。
我們都需要工作賺錢才有能力養活自己並且培養興趣,畢竟興趣也要錢呀!但如果有錢沒時間,或者等有錢時卻沒了健康,將更難好好從事興趣。
2. 有能力四處移動
能夠決定自己的工作地點是大多數人嚮往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原因之一,一邊旅遊一邊工作的遠距離工作型態被稱作數位遊牧,他們大多只需要一台電腦與網路就能工作, 不斷更換工作的城市或國家,儼然是遊牧民族。
自由工作者也有能力選擇「不」四處移動,或許你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小孩、照顧家人或者單純想待在家裡。這讓你有權決定親自陪伴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或許是親情愛情、又或者親身體驗異國風情。
3. 有能力掌控事業
自由工作者做的就是自己的事業。可以選擇投入自己喜歡的領域,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賺錢。
大多數自由工作者並沒有 Work-life Balance,也沒有退休的想法。如果工作本身就與生活融合,而這個生活方式讓你能夠發展興趣、到處旅行、享受時光。 我想對我來說不退休也沒關係。
自由工作讓你保持市場敏銳度
雖然形式不同,但上班跟自由工作者都是將個人專業當作內容、形象包裝當作行銷,藉此在市場上兜售自己。
上班族幾乎只有換工作的時候需要與求職市場接觸,我曾建議在沒有轉職想法的時候也要持續面試。 其中一個目的是了解自已的市場價值,另外一個是藉此接觸市場。
相較之下,自由工作者幾乎每時每刻都需要將自己的專業擺在市場上待價而沽。久而久之,他們對市場動態更敏銳,也因為持續更新資訊,更有幾位抓住市場的機會。
自由工作讓你學習培養個人品牌
自由工作者跟企業求職者誰比較需要個人品牌?答案是兩者都很需要。發展個人品牌與你的履歷一樣重要。 不同的地方是,自由工作者被迫需要發展個人品牌, 因為別人如果不知道你是做什麼的就接不到案,沒案子就沒收入,沒收入就跟失業沒兩樣。
既然當自由工作者與到公司上班都要發展個人品牌,嘗試當一回自由工作者最少可以強迫自己磨練經營個人品牌的技能。
自由工作讓你發揮能力
某一天你決定比平常認真工作 10 倍,你用比平常快 5 倍的時速度完成工作,一天的工作量用兩個小時完成。 然後老闆發現你進入閒置狀態,所以給你新任務;或者因為還沒到下班時間,你開始戰戰兢兢的滑手機、找點事情裝忙。
你的認真沒有讓你獲得時間,普世的價值觀似乎都認為上班八小時就是賣給老闆。長久下來你會缺乏動力提升能力、效率。
自由工作正好相反,它拆掉上班工作提供的的保護網:沒有固定底薪、打混摸魚就沒有錢。它很現實的將你的產出與收入綁定,當你能力越強工時就越高,效率不好時可能比上班薪水還廉價。 具體來說自由工作讓兩個因素與收入正相關:
1. 能力反應收入
當你成為自由工作者,能力是綜合各種技能集合。你將不只專注在專業上,還要磨練行銷、管理、簽合約、記帳、溝通能力... 總和的能力直接反應你的收入。
相對的當你越來越熟練自己的專業,持續的強化個人能力,你的收入也會水漲船高。
2. 學習反應收入
投資時間與金錢在自己身上,大家都希望持續學習、保持成長。在公司上班,學習不一定直接反應收入,就算有通常要等很久才會反應出來。 相較之下,如果你學習自由工作需要的技能,將精力花在刀口上,很快就會反應在收入上。
《精準學習》提出的有效成長有三個要素:正確的方向、有效的方法與即時的回饋。 如果你學習、提升能力的目標是提高收入,那麼就需要一套方法驗證你的學習方向是否正確。 例如你考了一張證照,能夠馬上知道薪水是否提升、你引入一套提高效率的筆記法,能否立刻清楚收入提高。
當能力與學習能夠快速結果,你將更有動力精進、更精準拿捏方向。
一次穩賺不賠的探險
我在 2016 年買了單程票前往新加坡,這是我環遊世界的第一站。我在桃園機場與家人道別,握著機票的手直冒汗、感覺口乾舌燥。 說我不擔心這趟旅程的風險,那是騙人的。我幻想著可能被飛車強劫、在路上被開槍射傷。或許聽起來很滑稽,但是每個人在面對新的冒險之前都會這樣吧? 擔憂在心裡萌芽、茁壯,風險彷彿被無限放大。
半年之後我回到台灣,這太旅程棒極了!我到現在依舊不曾後悔。
嘗試自由工作也是這樣,他會給你帶來許多好處,不論你是否繼續下去,你都會因此獲得成長。這是一場專屬於你的冒險、一次嘗試自己天賦的英雄之旅。
如果你正走在職涯的分水嶺,或者還沒有找到自己天賦熱情的工作,我希望你嘗試一次自由工作。或許你會發現全新的自己,撥雲見日、海闊天空,看見全新的世界, 昂首闊步的走上自己未曾想過的道路。